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成功

首页 > 国际财经 > > 正文

日期:2020-01-17 08:09:29    来源:国际金融报    

当地时间1月15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会见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双方共同出席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

微信图片_20200116223401.jpg

当地时间1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华盛顿白宫东厅共同签署协议文本。这是刘鹤与特朗普展示协议文本。新华社记者 王迎 摄

刘鹤首先转达习近平主席致特朗普总统的口信。随后,刘鹤在协议签署仪式上表示,作为国际事务中负有重要责任的两个伟大国家,正视分歧、管控分歧,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有利于中国,有利于美国,有利于世界。这是一份互利共赢的协议,能够稳定全球经济发展,促进世界和平与繁荣,符合两国生产者、消费者和投资者的利益。

1月16日,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商务部、人民银行等五部委发布了中美双方在美国华盛顿签署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经济贸易协议》(下称“协议”)。

九个章节多项议题

根据已经公布的协议内容,第一阶段协议包括九个章节,涉及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等内容。双方建立“贸易框架小组”,应由中国国务院分管副总理和美国贸易代表牵头,以讨论本协议的落实情况,“贸易框架小组”会议应每6个月举行1次。

央视在其名为《互利共赢的协议为全球注入确定性》的国际锐评中表示,中方坚持的三个核心关切(取消全部加征关税、贸易采购数字要符合实际、改善文本平衡性)以及两项原则(WTO规则与市场原则)在协议中都得到了体现,同时,美方的核心诉求也得到了正面回应。

刘鹤在答记者问时表示,中美双方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这份协议在相当程度上解决了双方关切,实现了互利共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深化贸易领域双向合作,扩大双方在农产品、制成品、能源、服务业等领域的贸易规模,以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二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包括扩大金融领域双向开放,为两国企业提供更多市场机遇。

三是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双方承诺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鼓励基于自愿和市场条件的技术合作等,以更好地促进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的创新与发展活力。

同时,双方将建立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安排,及时有效解决经贸分歧。在关税退坡问题上,美方承诺取消部分对华产品加征关税,实现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

“从经济上看,这份协议有助于缓和当前贸易摩擦紧张局面,消除市场不确定性,是一份能够稳定预期、增强信心、创造机遇、促进繁荣的协议。从政治上看,协议的达成有利于维护中美整体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营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正因如此,中美达成协议的消息一经公布,立即受到中美两国和国际社会、金融市场的普遍欢迎,为世界经济的稳定与发展贡献了正能量。”刘鹤表示。

商务部国际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美经贸协议的签署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对双方来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中美经贸关系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突越来越多,这不可避免,但让其不再恶化下去是可以避免的。目前来说,我们避免了冲突升级。而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的今天,两大贸易国之间停战,也将利好周边国家。

“这次贸易战的发展,我可以用‘昨天、今天和明天’来形容。从‘昨天’来说,建交以后,中美之间经贸关系迅速发展,造福了两国人民,但一发生冲突,两国都会遭殃。所以合则两利,斗则两败;‘今天’双方明智地走到了一起,美国想收获更多,但中国很强硬,如果美国进一步要高价,最后将鸡飞蛋打,所以美国也明智地走到谈判桌前。不会殃及池鱼;从‘明天’来说,在签署协议后,我们希望能够落实相关约定,这样有助于第二阶段问题的解决。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国在发展高端制造业方面不可阻挡。我们应追求合作共赢、互利共赢。”白明说。

金融领域双向开放

根据协议,中美双方将在银行、证券、保险、电子支付等领域提供公平、有效、非歧视的市场准入待遇。

此次金融服务章节共24条,涉及银行服务、信用评级服务、电子支付服务、金融资产管理服务、保险服务,以及证券、基金管理及期货服务六个方面。

具体而言,中方承诺主要包括:

一是放宽金融业准入限制,放宽外资在保险、证券、基金管理、期货领域的持股比例和业务范围限制,取消新设立外资保险公司准入前30年保险业务经营资历要求等。上述内容与我国近两年来推出的很多开放措施是一致的。

二是在已开放的领域,依法受理并审批美资机构的业务资质申请,包括基金托管、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A类主承销、信用评级、电子支付、金融资产管理、保险、证券投资咨询等,其中,电子支付领域根据我国相关行政许可程序明确了审批程序。

三是优化具体业务监管规则,在评估外国银行分支机构从事基金托管业务时将综合考虑母行资质,这方面已经在部分外资银行开展了试点。

美方承诺主要包括:

一是美国认识到目前有中信集团、中国再保险集团、中国国际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等中国机构的申请尚未批准,确认将及时考虑此类申请;

二是美国确认给予中国信用评级服务提供者,包括银联在内的中国电子支付服务提供者非歧视性待遇;

三是美国将继续允许中国金融服务提供者在美收购不良资产的收购和处置。

对此,央行表示,一方面,中美签署金融服务章节与我扩大金融业开放方向一致,将助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扩大金融业开放是深化金融供给侧改革、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金融业开放通过引入金融机构、业务、产品,增加金融要素供给,有利于统筹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差异化、个性化的金融服务需求。

扩大金融业开放也是我国把握全球化战略机遇的必然途径。经济全球化要求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把握住全球化战略机遇要求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和能力。近年来,中企“走出去”增加,相关金融服务需求不断增长,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开放,既有助于中资金融机构深度参与国际竞争,提高自身服务能力,也有助于我利用外资金融机构在海外网络、风险管理、产品和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助力对外投融资合作。

另一方面,中美在金融领域加强互利合作有助于促进两国利益交融,实现优势互补。金融领域是中美重要利益交汇点,两国金融互补性强,合作空间大。中美加强金融合作有助于我国更加深度融入全球金融体系,参与全球资源配置,提高我国金融业的整体韧性和竞争力。同时,我国金融市场广阔,潜力巨大,美资机构和投资者希望深度参与我国市场,共享经济发展机遇。美资机构的进入也将会为我国企业和居民提供更加多样化的金融产品,满足相关的投融资需要。

国际律师事务所富而德全球交易业务部合伙人沈育欣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目前各方面的信息显示,外商投资中国市场的兴趣非常浓厚,尤其是金融业和汽车行业一系列开放政策,极大提升了外商加大布局中国市场的兴趣。具体投资方式上,增持、参股或者新增投资都在考虑范围之内。以保险业为例,保险业由于体量适中,是目前外商投资积极性最高的行业之一。而且,民众收入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将推动保险市场进入快速增长期,因此,外国投资者一直比较关注中国的保险市场。随着金融业加快开放,我国去年将外资寿险公司持股比例限制从50%提升至51%,2020年1月1日起进一步正式取消了外资寿险公司持股比例限制,近期,外国公司投资中国保险市场的意向非常明显。

穆迪投资者服务公司副总裁兼高级分析师袁永基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该协议将提高外资在中国保险行业的参与,有助于培育更多人才并完善风险管理标准。此外,鉴于利率风险和佣金结构是近期监管重点,中国保险市场的对外开放不大可能导致激进的价格竞争。

袁永基补充表示,外资保险公司将会更侧重于服务不足的领域,例如退休解决方案或非车险产品,从而更好地发挥其专长,这将会扩大国内保险产品的多样性并提高保险渗透率。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奚俊芳认为,由于我国金融业务的竞争力相对于美国处于弱势,在履行协议承诺的同时,加强风险的监控也非常重要。她向《国际金融报》记者指出,特别是开放了证券业务,中国不迟于2020年4月1日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并允许美国独资的服务提供者进入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服务领域后,需要对市场事先进行知识以及风险的教育,尤其在诸多金融衍生品市场领域。

早在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宣布,中国将大幅放宽市场准入,确保放宽银行、证券、保险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重大措施落地,同时加大开放力度,加快保险行业开放进程,放宽外资金融机构设立限制,扩大外资金融机构在华业务范围,拓宽中外金融市场合作领域。

两年来,金融领域陆续推出超过40条具体开放措施。

2019年5月,银保监会从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拓宽商业存在和扩大业务范围等方面,提出12条银行业、保险业新开放政策措施。

2019年7月,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在深入研究评估的基础上,再次推出包括放宽外资保险公司准入条件在内的11条新开放政策措施。

2019年10月15日,中国政府网公布《国务院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银行管理条例〉的决定》,放宽外资银行、保险公司的准入限制,为银行保险业对外开放顺利实施提供法治保障。

2019年11月,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意见》,明确要加快金融业开放进程,全面取消在华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

再到2019年12月初,银保监会下发《关于明确取消合资寿险公司外资股比限制时点的通知》,自2020年1月1日起,正式取消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合资保险公司的外资比例限制,合资寿险公司的外资比例可达100%。

“随着外资持股人身保险公司比例放开,外资进入寿险业的组织形式将更加灵活,大大增强了外资寿险公司经营的灵活性与自由度,这将有助于提高其拓展中国保险市场的积极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保险研究室副主任朱俊生此前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关税退坡利好企业

协议推动美方实现对华加征关税由升到降的转变,包括暂停原定去年12月15日要加征的关税,以及将去年9月1日生效的对华加征关税税率从15%降至7.5%

对此,白明认为,目前中美之间达成的是第一阶段协议,关税退坡也是阶段性的,“我们希望是关税一下全降完。但是现在美方目前还不放心,所以未来还将分阶段进行。目前,7.5%的关税额度对于相当一部分企业来说是能够接受的”。

“眼下是中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关键时期,我们不希望受到干扰。如果解决了中美经贸冲突,我们外贸发展方式的自由度就会变大,选择面也会变宽。”白明表示。

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金海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航运业是国际贸易的基础,该行业带动了世界贸易的90%,航运是所有运输方式中成本最低的。在全球国际贸易中,中国带动的市场份额举足轻重,中国市场是全球海运需求长期增长的最主要动力之一。但是中国对外海运服务贸易逆差长期以来严重存在。通过这次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以市场化压力来深化中国航运产业升级,提高中国企业在国际海运服务贸易中的竞争力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国内最大的汽车塑胶电镀零件出口商,信邦控股有限公司负责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关税的增加势必带来价格的上调,进口车的销量很可能有所下降,而合资或者自主品牌的车型受影响较小。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逐步降低已加的关税,成本降低这种利好会持续显现。另外,中美贸易摩擦的缓和也会加速美国汽车在中国的国产化进度,对我司也是利好。目前北美客户担心的15%额外承担部分将会取消,具体下调比例待公布。

主营大宗进口食品原料的中福万家(北京)进出口有限公司进口业务总经理庞景博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中美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总体上对进口食品企业来说是一个较大的利好,主要体现在:汇率预期趋于稳定,进口成本预测可控。美国农产品将会迎来出口增长高峰,尤其是肉类乳品和粮食原料优势突显;另外从宏观层面来看,整体市场增长预期趋于良性,对于消费提振有巨大促进作用。

白明认为,从大局出发,实际上有很多的进口产品也是我们需要,而且我们将在国际市场享受更多便利,给予更多国家、企业更多机会。

继续扩大开放

在谈及中国改革开放的重点时,刘鹤表示,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讲,改革就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改革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更加注重发挥市场微观主体的活力,深化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二是强化市场规则,促进公平竞争。

三是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政府应从微观事务中解脱出来,更好进行宏观经济管理,提供公共服务。

四是推进社会领域改革,坚持完善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保障体系,重视教育培训,提升人力资本。

刘鹤表示,对外开放是中国的基本国策,我们将扩大开放,主要包括:

一是有序扩大市场准入。目前制造业领域的开放已到了相当程度,下一步的重点在现代服务业、农业、基础设施等领域。

二是对标国际良好做法,完善营商环境。使外资企业能公平参与竞争,知识产权得到有效保护。

三是中国的经常项目已经全面开放,我们将在注重防控风险的前提下,稳妥有序推进资本账户开放,推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

四是积极参与国际经济贸易规则制定,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紧密合作,推动世界经济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提振金融市场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认为,作为全球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都有明确的国家利益和政经实际,贸易摩擦是大国博弈的具体体现,而各自内部的核心考量决定了贸易摩擦的底线。在贸易摩擦的第一阶段,美国力图用外贸政策高压尽快赢得时间上的主动,而中国则尽量在内外风险有共振隐患的情况下实现政策空间的腾挪。随着全球宏观环境的重大变化,当前双方在博弈策略上的非对称性明显减弱。对中国而言,在大国博弈向金融、科技、治理领域扩散的背景下,第一阶段协议的签署意味着双边分歧在经贸领域的降维处理,这一方面将边际上缓释中国经济面临的短期外部冲击,另一方面有利于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大背景下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获取长期制度收益。

“协议的签署将有利于资本市场情绪的进一步修复,有利于中国金融开放的继续推进,有利于全球经济触触底后出现反弹可能。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表示,该机构已将2020年中国经济增速由5.8%上调至6.0%。”程实表示。

1月15日当天,美股三大指数开盘后一路走高,道琼斯工业指数最高上涨0.65%,标普500指数最高上涨0.47%,纳斯达克指数上涨0.51%,盘中均刷新历史新高。截至收盘,道指涨幅0.32%报29030.22,标普500涨幅0.19%报3289.29,纳斯达克指数涨幅0.08%报9258.70。

景顺亚太地区(除日本外)全球市场策略师赵耀庭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随着贸易不确定性缓和,我们预计投资者将逐步减持美元和美国国债,寻找收益率更高、风险更大的资产。中国A股在现水平上仍然具有吸引力,这归功于关税不确定性的消除对投资者和当地企业信心的提振。我们已经看到市场早前对签署贸易协议的预期已经带动12月中国进出口的强劲增长。”

在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前夕,美国财政部于当地时间1月13日公布半年度汇率政策报告,取消了对中国“汇率操纵国”的认定。人民币汇率市场受到明显提振,1月15日,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再涨109点,报收6.8845。今年以来,人民币走势强劲,从2019年9月3日的低点(7.1854)算起,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已经累计上涨超过3000个基点。

国际金融问题专家赵庆明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美国自定‘汇率操纵国’往往会带有各种不同的目的,未必完全符合相关经贸规则,相对来说,多数情况下属于‘任性而为’。此次美国取消这项认定属于知错能改,有利于中美在经贸、金融等合作上重回正确轨道。”

人民币汇率下一阶段会如何走?综合多位专家观点来看,中美达成第一阶段经贸协议,并叠加春节前结汇需求增加及前期贬值较大等因素,短期内人民币将处于“修复期”保持升值,但尚未脱离趋势性贬值周期,需要较为理性客观看待。

中信证券分析师明明债券团队研报认为,近期人民币汇率表现抢眼,出现多次日内快速升值的情形。随着汇率走强,资本流入趋势性增长,对于国内的资产价格利好明确,股、债有望走出双牛。

A股方面,今日呈现两市分化格局,四大指数“两跌两涨”。截至1月16日收盘,沪指收3074.08点,跌0.52%;深证成指收10967.44点,跌0.04%。而创业板指及中小板指微涨,其中,创业板指全天强势,最终收1929.96点,涨0.3%;中小板指则收7130.16点,涨0.07%。

前海开源基金首席经济学家杨德龙认为,协议签署将带来股市情绪层面的进一步上升。这将进一步推动春季躁动的持续。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指出,如果未来中美之间的经贸磋商成果有望进一步取得进展,关税问题可达成一致的话,再加上中国经济短期内可以延续当前的复苏迹象,人民币有望重回升值通道,而人民币汇率升值后将带动国内多个资本市场板块走强。

债市方面,盘和林分析,我国债券市场对外开放程度加深以及近段时间人民币汇率升值,将有助于拉动债券市场行情,提升我国债券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明明债券团队认为,人民币汇率走强为货币政策的宽松提供了空间,而当前国内无论从基本面稳增长角度还是降成本角度,货币政策都有进一步宽松的必要。此外,当前债市整体环境较为友好,年初配置资金充足,地缘政治不确定性降低市场风险偏好,流动性整体宽松,因此继续看好长端利率的下行。

关键词: 中美 经贸协议

下一篇:欧洲统计局:意大利社会富裕群体的平均收入较低收入群体高出了6倍以上
上一篇:涉及六项金融服务内容,中美双方在美国首都华盛顿正式签署第一阶段经贸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