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7日,《纽约时报》发表文章称,越来越多银行在放贷的过程中开始关注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指标,以决定他们是否要向对方放贷。
1月8日,MSCI(明晟)推出了15只固定收益ESG及因子指数,旨在满足投资者紧贴投资目标制定策略的需求。
越来越多的公司、投资者,甚至是监管机构都开始关注ESG,全球范围内各大证券交易所也已在ESG方面布局。
在中国,虽然到目前为止沪深交易所有关ESG的指引文件还没有发布,但各大机构普遍认为,2020年或是交易所层面进一步落实A股上市公司ESG披露的重要时点。
内地ESG理念处于起步阶段
ESG是三个英文单词首字母的缩写,即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是衡量上市公司是否具备足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标准。
ESG概念最早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在2004年提出,2006年联合国责任投资原则组织(UNPRI)成立,2011年可持续发展会计准则委员会(SASB)成立。随后,自2014年以来,ESG资产管理规模以每年25%的速度增长。
目前,越来越多的公司、投资者以及监管机构开始重视ESG,甚至一些基金公司将ESG作为“择股”因子,是因为践行ESG的投资理念可以更好地避免或者剔除存在高风险、闪崩抑或“黑天鹅”风险的公司,让投资者获得更高的回报。此外,随着社会对ESG重视程度的提升,国外证券交易所也纷纷出招,增加了与ESG相关的指数或是监管规则。
而内地市场的ESG投资正处于起步阶段。据了解,目前在3000多家A股上市公司中,仅不到1000家出具社会责任报告,且受制于企业本身的专业能力和成本问题,报告的质量也有待提升。
2018年,上交所已制定《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指引》,并进入征求意见和试点阶段。同年10月,深交所起草信息披露指引,同时组织三次征求意见座谈会。
此后,中国基金业协会也发布了《中国上市公司ESG评价体系研究报告》,报告中提到,今后3年要重点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实现精准脱贫、污染防治三大攻坚战,研究和推广ESG正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完成三大攻坚任务的重要工具。
港交所的先行之路
一直以来,港交所也在紧跟国际的步伐。2019年12月18日,香港联交所正式发布《ESG报告指引咨询总结》及《发行人披露ESG常规情况的审阅报告》,并公布了新版的《ESG报告指引》(下称《指引》)以及相应的《主板上市规则》和《GEM上市规则》。新版ESG指引及相关上市规则将于2020年7月1日或之后开始的财政年度生效,这也是港交所自2012年以来的第三版《指引》。
相比此前两版《指引》,1月7日,安永大中华区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合伙人唐嘉欣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新版更侧重于披露背后的管理和治理,而非前两版所重视的披露。
在新版《指引》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一部分半强制(“不遵守则解释”)披露指标升级为强制披露指标。
唐嘉欣表示,所谓的强制性披露,第一是董事会需要声明其有参与到ESG的监督管理;二是董事会需要从始至终都有参与到ESG风险的识别、评估和相关的日常管理中;三是董事会需要制定一些方法和目标,看ESG的表现是否得到改善。因此,这种强制性披露也更强调董事会需要参与到对公司ESG管理中去。
此外,新版《指引》还新增了有关气候变化层面及修订环境关键绩效指标。《指引》要求,在一般披露方面,发行人披露识别及应对已经及可能会对发行人产生影响的重大气候相关事宜的相关减缓措施的政策;在关键绩效指标方面,发行人说明已经及可能会对其产生影响的重大气候相关事宜,以及其应对的行动。
不仅如此,在这份《指引》中还有一个重点,就是要求公司对交易所提交ESG报告时间缩短,报告需要更具时效性。《指引》中提到,将刊发ESG报告的期限缩短至财政年度结束后的五个月内。对此,唐嘉欣向记者解释到,“一般公司的年度财报,都会选择在来年的第一季度刊发,而此前公司可以在年报发布后的三个月之内再发布一份ESG的独立报告。也就意味着,如果公司在来年的3月披露上一年的财报,那么就可以在来年的6月发布上一年度的ESG报告。而新《指引》出台后,公司就必须要在来年的5月前披露自己的ESG报告,相较此前也更具时效性。”
披露ESG报告的严苛性不断增加是否会阻碍公司前往港交所上市的步伐?对此,唐嘉欣表示,“只有公司前往上市,但没有人买股票,对于一个交易所而言是不健康的。如果整个国际资本市场都有ESG的要求,港交所没有门槛或者过于宽松,就有可能出现上市的股票无人购买的情况。此外,非常多的上市公司已经认识到,达到交易所要求的ESG指标并不是公司的额外成本,因为投资者是有要求的,对自己企业的未来发展和融资都是很有助益的,亦不会成为企业前往香港上市的阻力。”